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证资讯 > 工作动态

我的公证之路--史玉娟

发布时间:2025-06-17 浏览:0

十六年前,我第一次踏入公证处的大门时,玻璃门上“公证处”三个字泛着冷硬的光。彼时的我对这个职业的认知,不过是文书上一枚鲜红的印章,是档案柜里整齐排列的卷宗。谁能想到,这个最初让我感到陌生又疏离的行业,会在往后十几年里,深深嵌入我的生命,成为我毕生热爱的事业。

初入行时,我担任公证员助理。面对堆积如山的证明材料、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,以及当事人急切又焦灼的问询,我常常手忙脚乱。记得第一次协助办理遗嘱公证,73岁的陈阿姨颤巍巍地从褪色布包里掏出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除了财产分配方案,还贴着三个孙辈不同时期的照片。“老大创业欠了债,老二家孩子要治病,小女儿远嫁不容易,我得在生前把财产分清楚”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纸面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,“闺女,我就信你们公证处,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公证不仅仅是盖章出证的程序性工作,更是守护百姓心愿、传递人间温度的重要纽带。

1111.jpg

成为公证员后,我的心态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曾经作为助理,更多是执行具体事务,而如今作为公证案件的主导者,我需要以更全面的视角把控整个公证流程。从接待当事人的初次咨询开始,就要迅速判断案件的法律关系和潜在风险,用更专业的法律思维设计询问提纲、梳理证据链条。这种角色转变,让我对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——每一个签字、每一份证词,都可能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,容不得半点疏忽。

随着接触的公证事项越来越多,我愈发感受到公证工作的温度与重量。有一次,一对异地夫妻因出售房产需要办理委托公证,丈夫在国外工作无法回国,焦急万分。我们启动远程视频公证程序,在跨越时差的深夜,通过屏幕完成了委托公证。妻子含着泪对我们说出“太感谢你们了,如果没有这个委托书,我们将承担巨额的违约金”时,我深深体会到,公证不仅是冰冷的文书,还是预防纠纷的保障,更是为生活注入确定性的温暖力量。在处理继承公证时,面对因遗产分割剑拔弩张的一家人,我和当事人反复沟通调解,依据法律条款结合家庭实际情况,提出合理分配方案,最终让亲情在理解中重归和睦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公证员不仅要精通法律,更要有人文关怀,用专业和耐心化解矛盾,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在保全证据公证领域,我曾为一位陷入困境的创业者守住希望。张老板经营的小吃店因独特酱料走红,却被竞争对手恶意举报卫生问题,网络上突然涌现大量差评,生意一落千丈。他红着眼圈找到公证处,请求对网络侵权内容进行保全。我们连夜制定方案,不仅保全了网络侵权内容,同时协助他对店铺卫生情况进行保全公证。当公证书作为关键证据提交法院后,恶意举报者被依法追责,这份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公证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法治屏障。

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,我也变得更加沉稳从容。面对情绪激动的继承人,我不再只是递纸巾安抚,而是用条理清晰的法律分析帮助他们平复情绪;遇到对公证程序存在误解的群众,我会用更通俗易懂的比喻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。有一次,一位因房产纠纷愁眉不展的当事人在办结公证后对我说:“听您解释完,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。”这份认可,让我真切感受到独立办理公证带来的成就感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7140150.jpg

十六年时光,我见证了公证行业的变革与发展。从手工填写公证文件到智能化办证系统,从单一的证明业务到多元化的法律服务,公证始终与时代同行。而我,也从那个懵懂的助理,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公证员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愿继续以笔为剑、以法为盾,在公证岗位上书写更多温暖而坚定的故事,让公证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,守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


0311-83030566
© Copyright 2022 版权所有 燕赵公证处 
  • 石家庄公证顾问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
  • 燕赵公证处公众号
  • 燕赵公证处小程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