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0311-83030566
7月9日下午,市民朱阿姨专程来到燕赵公证处,将两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公证人员刘铁军和何晶晶的手中。锦旗上金灿灿的大字格外醒目——“热情为人民服务 真诚为群众解忧”、“公证服务暖人心 排忧解难似亲人”。这不仅是对公证工作的最高褒奖,更记录了一段从误解到信任、从对立到感恩的温情故事。
【从误解到理解:用专业化解心结】
7月4日,朱阿姨带着一份尘封十一年的赠与合同公证书匆匆来到公证处,因为各种原因她在2014年办理完公证后没有去房管部门办理过户登记。如今因为赠与人(其母亲)已经去世,原公证书无法直接使用,她希望能“修改”2014年的公证书以办理房产证。负责接待的党员何晶晶耐心解释:因赠与人去世,原赠与合同无法实现,需要依法办理继承公证。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法律障碍,朱阿姨非常困惑并情绪异常激动。何晶晶同志并未因朱阿姨的误解而退缩,她立即启动应急服务机制,一面协调公证员,业务部长请示处领导,寻求最优解决方案;一面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,告知其达到目的需要的必要条件。整个沟通过程中,朱阿姨情绪由“公证处有意为难她”甚至当场表示要投诉转向慢慢理解和认可。党群工作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,何晶晶同志用"阿姨您先别急,我们一起想办法"的暖心话语化解紧张气氛,用温和的笑容和专业的解答,为后续工作打开了沟通之门。
【高效协作,暖心服务赢得信任】
7月7日中午,态度明显缓和的朱阿姨再次来到公证处。公证人员何晶晶立即调取原始卷宗,与处领导协调指派公证员刘铁军无缝对接。时值午休时间,两位公证人员放弃午休提前审核材料、起草文书,整理证明文件。这种“群众不走我不休”的工作状态,让朱阿姨当天下午就顺利完成了材料预审。
次日清晨,在公证员的精心准备下,朱阿姨全家仅用不到一小时就办结全部继承公证手续。这种“延时服务、全时在岗”的高效服务,彻底打消了朱阿姨最初的疑虑。
【锦旗里的民生温度】
“之前是我太着急错怪你们了...”7月9日,朱阿姨送上锦旗时说。
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,这面锦旗背后凝聚着燕赵公证处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。处领导提前部署、公证员跨岗协作、高效化解矛盾的机制,彰显了团队的专业与温度。公证人员何晶晶的耐心包容、刘铁军的暖心高效。正如他们所说的 “法律规定是刚性的,但我们的服务可以是暖心的。”
燕赵公证处用行动诠释:公证为民,既要恪守法律底线做“铁面包公”,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当“暖心亲人”。当专业素养遇上为民情怀,冰冷的法律条文也能焕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。这样的服务理念,正在书写更多“锦旗背后的故事”。